观察一个人小练笔 妈妈的大嗓门

观察一个人小练笔:妈妈的大嗓门

妈妈的声音,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奔腾在家的每个角落。它时而像温柔的春风,轻柔地拂过我的耳畔;时而像惊雷般炸响,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。这,就是我妈妈的大嗓门。

我开始“观察”妈妈的大嗓门,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。那天,我写完作业,兴冲冲地跑到厨房,想让妈妈夸奖我。可妈妈正忙着炒菜,锅铲翻飞,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声响。我轻轻地叫了一声“妈妈”,她却没听到。我提高了音量,再次喊了一声,依旧没有回应。最后,我不得不使出“狮吼功”,用比她更大的声音喊:“妈妈!我作业写完了!” 妈妈这才转过身,一脸惊讶地看着我,说:“哎哟,我的小祖宗,你咋这么大声啊?” 她的声音,虽然带着责备,却也带着一丝笑意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,妈妈的大嗓门,或许只是因为她太专注于手头的事情,而不是故意要吓唬我。

然而,妈妈的大嗓门,也有让人“头疼”的时候。比如,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,她的声音就会像机关枪一样“突突突”地扫射过来,批评我的学习态度,责备我的粗心大意。那声音,尖锐而有力,仿佛能穿透屋顶,直达天际。 我常常躲在房间里,捂着耳朵,默默承受着这突如其来的“声波攻击”。 虽然我知道她是为我好,但那种强烈的压迫感,还是让我感到委屈和难受。

但仔细想想,妈妈的大嗓门背后,是满满的爱。她用大嗓门催促我起床,是为了让我不迟到;她用大嗓门提醒我穿厚衣服,是为了让我不受凉;她用大嗓门教训我,是为了让我改掉坏习惯,成为更好的人。 她的声音,虽然有时粗犷,有时刺耳,却也充满着力量和温度。

现在,我渐渐理解了妈妈的大嗓门。它不是一种恶意,而是一种表达方式,一种她用尽全力去表达关爱的方式。或许,我可以尝试着理解她,并用更温柔的方式与她沟通,让我们的家庭,充满更多温暖和和谐的音符,而不是刺耳的“高音”。 毕竟,那大嗓门背后,藏着一颗爱我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