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矛盾心情的小练笔 “去问”还是“不去问”?
描写矛盾心情的小练笔 “去问”还是“不去问”?
夜,像一匹深蓝色的绸缎,笼罩着整个城市。我坐在书桌前,摊开着作业本,笔却迟迟没有落下去。 窗外,霓虹灯闪烁,像一颗颗跳动的心,映照着我此刻纠结不安的心情。 “去问”还是“不去问”?这个问题像一根细细的针,扎在我的心头,反复地刺痛着我。
事情是这样的,今天数学考试,我做最后一道大题时,思路卡住了。 明明感觉答案就在眼前,却怎么也抓不住。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,我只能无奈地交卷,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。 那道题,我总觉得老师讲课时有提到类似的解法,可是我记不清了,也不敢肯定。
现在,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:去问老师,或者不去问。 “去问”的好处显而易见,我可以弄清楚这道题的解法,解开心中的疑惑,也能够弥补考试的遗憾。 老师一向和蔼可亲,应该会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。 但是,我的内心深处又涌起一股莫名的抗拒。 如果老师告诉我,我的解题思路完全错误,那该多尴尬啊! 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? 我一向要强,这种被人质疑的感觉,让我难以忍受。
“不去问”呢? 我可以避免尴尬,继续维持着自己“优秀”的假象。 我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,把这件事埋藏在心底。 但是,这样真的好吗? 疑问就像一颗种子,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,它会让我寝食难安,会让我在未来的学习中留下遗憾。 而且,逃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,下次遇到类似的难题,我还是会束手无策。
我反复权衡着利弊,思绪像乱麻一样缠绕在一起。 去问,意味着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,意味着放下自尊,寻求帮助;不去问,意味着逃避现实,意味着在疑问中徘徊,意味着错失学习的机会。 这两种选择,都让我犹豫不决,都让我感到痛苦。
最终,我深吸一口气,拿起笔,在纸上写下了我的疑问,决定明天课间去问老师。 我知道,这需要勇气,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。 但我知道,只有勇敢地去面对,才能战胜内心的纠结,才能真正地成长。 也许,答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战胜了内心的怯懦,选择了坦诚面对自己。 窗外,夜色渐深,而我的内心,却逐渐平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