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后感小练笔 读鲁迅作品《好的故事》有感
读后感小练笔 读鲁迅作品《好的故事》有感
语文课上,老师让我们阅读鲁迅先生的《好的故事》。这篇看似简短的小品文,却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,久久不能平静。它并非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,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,探讨了“好故事”的标准,以及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偏好。
文章一开始便以“怎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?”发问,这看似简单的问题,却引发了我对“好”的定义的思考。文中列举了各种类型的“好故事”,从家长们津津乐道的“惩恶扬善”的传统故事,到孩子们喜爱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,再到那些充满悬念和刺激的冒险故事。这些故事类型各异,却都满足了人们某种心理需求,或教化人心,或满足好奇心,或带来愉悦感。
然而,鲁迅先生并没有给出“好故事”的标准答案,而是通过反问和对比,揭示了人们对故事的评价标准往往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。文中提到的“某君讲故事”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这位“某君”讲的故事,在听者看来平淡无奇,甚至有些枯燥,但实际上,这却是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,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。这让我意识到,一个故事的好坏,并不仅仅取决于它的情节是否精彩,语言是否华丽,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蕴含着深刻的意义,是否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。
鲁迅先生巧妙地将“好故事”与“真故事”联系起来,引发我对“真实”与“虚构”的思考。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,虽然并非真实发生过,却能够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;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真实故事,却可能蕴含着更深刻的人生哲理。这让我明白,一个“好故事”的标准,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随着时代和人们的认知而变化。
读完《好的故事》后,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阅读故事的方式。我不再仅仅追求那些情节跌宕起伏,充满刺激的故事,而是更注重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。我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故事,去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。这篇文章,不仅仅是一篇关于“好故事”的探讨,更是一堂关于阅读和思考的启蒙课。它教会我,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,去思考,去发现故事背后的真谛,才能真正读懂一个故事,才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获。
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,好的故事,并不一定华丽,也不一定惊险,它或许平淡如水,却能荡漾起你我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涟漪。而这,或许就是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的“好故事”的真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