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巷的叫卖声 写人700字

小巷的叫卖声

夕阳将斑驳的光影洒在青石板路上,空气中弥漫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,夹杂着一种独特的、古老的韵味——那是小巷里叫卖声的韵味。 我从小生长在这条古巷里,这些叫卖声,早已融进我的血液,成为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。

最先响起的,往往是卖豆腐的老张的声音。“豆腐——嫩豆腐,老豆腐!香喷喷的豆腐脑!”他的嗓音低沉而浑厚,像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汤,暖人心脾。老张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平时很少与人交谈,但他的叫卖声却饱含着一种朴实的情感,仿佛每一块豆腐都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。他挑着扁担,扁担的两头各挂着一只木桶,桶里盛满了洁白如玉的豆腐,散发着淡淡的豆香。他走过每一家门前,脚步稳健而轻缓,仿佛生怕惊扰了巷子里宁静的午后。他从不吆喝得震天响,只是轻声细语地诉说着他豆腐的美味,那种真诚,打动着巷子里每一个人。

紧随其后的是卖糖葫芦的老李。他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,车上插满了红艳艳的糖葫芦,在夕阳的照射下,晶莹剔透,格外诱人。“糖葫芦——又甜又脆的糖葫芦!”他的声音高亢而嘹亮,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,在小巷里跳跃飞舞。老李是个性格开朗的人,他总是笑容满面,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路过的人。他会熟练地用竹签串起一个个山楂,再裹上红艳艳的糖稀,动作娴熟而流畅,宛如一场精彩的表演。孩子们围在他身边,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,争先恐后地买着糖葫芦,享受着这甜蜜的滋味。老李的笑声,也感染着周围的一切,让这条小巷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
还有卖馄饨的老王,他佝偻着背,推着一辆小推车,车上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蒸笼,散发着诱人的馄饨香。 “馄饨——热腾腾的馄饨!”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,仿佛饱经风霜,却带着一丝丝温暖。老王是个孤独的老人,他独自一人生活,靠卖馄饨为生。他的馄饨皮薄馅多,汤鲜味美,是巷子里人人都赞不绝口的美味。虽然他的叫卖声并不响亮,但每当听到他的声音,人们就知道,又可以享受到这碗温暖人心的馄饨了。他不会像老李那样热情奔放,却会在你买馄饨的时候,多给你盛上一勺汤,那种细微的关怀,更让人感动。

这些叫卖声,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,更是一种人情味,一种生活气息。它们是这古老小巷的灵魂,是这片土地上最动听的歌谣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叫卖声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超市的广播,网络的喧嚣。但我相信,这些叫卖声,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,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。它们代表着一种质朴的生活,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,一种属于我们共同的乡愁。 每当夜深人静,我仿佛还能听到那些熟悉的叫卖声,在耳边轻轻回响,温暖着我的心房。 它们是岁月的痕迹,也是我成长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