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浒传》-读后感700字

《水浒传》-读后感700字

初读《水浒传》,我被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,他们或忠义无双,或武艺超群,或智计百出,共同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。然而,细细品味之后,我却对这“英雄”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它不再仅仅是武力值和忠义的简单叠加,而是夹杂着时代的无奈、人性的复杂,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深刻反思。

书中描写的梁山好汉,并非一开始就是“英雄”。他们大多出身贫寒,饱受官府压迫,屡遭不公正待遇。林冲,一位正直的禁军教头,因为高衙内霸占妻子,被陷害发配沧州,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;武松,一个嫉恶如仇的行者,因替兄报仇而血溅鸳鸯楼,从此踏上逃亡之路;鲁智深,一位性格豪放的和尚,因打虎救人而被逼上梁山……这些人物的经历,深刻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黑暗的现实,官逼民反,民不聊生,正是这腐朽的社会制度,将一个个老实巴交的百姓逼上了反抗的道路。

梁山好汉们,凭借着各自的武艺和智慧,最终聚集在梁山泊,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队伍。他们的忠义令人敬佩,他们彼此之间兄弟情深,患难与共,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。宋江的“替天行道”的旗号,也曾一度让我热血沸腾。他们劫富济贫,杀贪官污吏,为百姓除害,似乎是正义的化身。然而,随着故事的发展,我逐渐发现,梁山好汉们的“英雄”形象也并非完美无缺。

他们的“替天行道”,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,而不是对社会制度的真正挑战。他们最终选择了招安,希望能够通过朝廷的认可,实现自己的理想。然而,这却是一条充满陷阱的道路。招安之后,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,反而遭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,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。这结局,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无奈。

《水浒传》并非单纯地歌颂英雄,它更像是一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。它揭露了北宋时期官场的腐败、社会的黑暗,以及人性的复杂。梁山好汉们,虽然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不足,但他们的忠义和反抗精神,却依然值得我们敬佩。

通过阅读《水浒传》,我不仅了解了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,更重要的是,我明白了“英雄”的含义并非简单化的定义。真正的英雄,不仅要有过人的武艺和智慧,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。而面对不公正的社会,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,为正义而斗争,而不是选择沉默和妥协。 梁山好汉的悲剧,也警示我们,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,不能盲目乐观,更要审时度势,选择正确的道路。 《水浒传》带给我的,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故事,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,让我对历史、对社会、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