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童年》读后感想读书笔记600字700字800字
《童年》读后感想读书笔记(800字)
高尔基的《童年》,如同一个沉重的砝码,压在我的心头,久久不能释怀。读罢全书,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阿廖沙那段灰暗而充满苦难的童年,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,也领悟到了生命顽强的韧性与希望的微光。
这部自传体小说,以第一人称视角,真实地再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片段。他生活的环境,是外祖父家那个充斥着争吵、暴力和冷漠的家庭。外祖母是全书中唯一一抹亮色,她善良、慈爱,用她那饱经风霜的双手,呵护着阿廖沙幼小的心灵,也成为了他精神世界里唯一的依靠和温暖的港湾。她对阿廖沙的爱,是书中最为珍贵的财富,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。
然而,外祖父家的其他人,则如同一个个面目狰狞的魔鬼。外祖父粗暴、吝啬,动辄打骂家人,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毫不留情。他的两个儿子,米哈伊尔和雅科夫,更是如同嗜血的猛兽,充满了暴力和欺诈,他们对阿廖沙的欺凌和压迫,几乎构成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全部。他们的自私、贪婪、凶狠,让我感到不寒而栗。这种家庭环境的恶劣,让阿廖沙的童年充满了恐惧、悲伤和无奈。
小说中多次描写了阿廖沙遭受的各种暴力和不公正待遇:被殴打、被辱骂、被欺骗、被遗弃……这些残酷的现实,让年幼的阿廖沙饱尝了人间的苦难。然而,他并没有被压垮,而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,在逆境中顽强地生存着。他观察着周围的一切,默默地承受着痛苦,并在痛苦中逐渐成长。他从外祖母的身上学到了善良、坚强和忍耐,也从周围的各种人物身上,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。
高尔基并没有仅仅描写阿廖沙的苦难,他还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景象。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,虽然生活贫困,但他们也有着各自的生存智慧和独特的个性。例如,外祖母虔诚的信仰,外祖父的吝啬和暴躁,小茨冈的狡黠和机灵,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。这些人物形象,丰富了小说的内容,也使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。
阿廖沙的童年,虽然充满了苦难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。他那颗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,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他热爱生活,热爱大自然,他从大自然的景象中,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。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,让我深受感动。
读完《童年》后,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阿廖沙的经历,让我对童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童年,不应该是充满暴力和压迫的,而应该是充满爱、快乐和希望的。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,并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。
《童年》不仅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,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。它以其深刻的主题、生动的形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,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灵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,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。它让我们思考,也让我们行动。它留给我们的,不仅仅是感动,更是对人生的启迪。 读完这本书,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,并决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