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作品读后感900字 让呐喊放飞自己――读《呐喊》有感
鲁迅作品读后感 900 字:让呐喊放飞自己——读《呐喊》有感
在文字的浩瀚汪洋中,鲁迅的作品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光辉。他的小说集《呐喊》犹如一曲沉郁的交响乐,奏响了时代的悲凉与呐喊。读罢此书,我心绪激荡,不禁提笔抒怀。
《呐喊》集结了鲁迅创作于1918年至1922年间十四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,每一篇都凝聚着鲁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。这些小说以其犀利的笔锋、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沉的思想内涵,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。
小说《狂人日记》以其反封建的思想倾向,揭开了《呐喊》的序幕。主人公狂人的“吃人”妄想,是对封建礼教和愚昧民风的辛辣讽刺,也象征着鲁迅对社会病态的深刻批判。小说《孔乙己》塑造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悲惨人物,在封建科举制度的压迫下,他的人格被践踏,最终只能在社会的角落里苟延残喘。鲁迅以其细腻的笔触,刻画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,令人深感同情。
《药》是一篇有着强烈悲剧色彩的小说。主人公夏瑜被捕入狱,他的母亲为了救儿子,不惜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。然而,人血馒头并没有挽救夏瑜的生命,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。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麻木,以及人们对愚昧迷信的盲目崇拜。小说《祝福》中,女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,更是令人唏嘘不已。她的一生饱经磨难,失去了亲人和土地,却始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。她的遭遇,折射出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处境。
《呐喊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鲁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。他用冷峻的笔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罪恶,批判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丑恶现象。然而,鲁迅并非一个单纯的批判者,他在揭露黑暗的同时,也寄寓着对光明的憧憬。在《风波》中,他塑造了赵七爷这样的人物,用其对封建礼教的叛逆,表达了自己对新时代的渴望。在《故乡》中,他用闰土的质朴善良,对比了现实社会的麻木与冷漠,留给读者以深深的思考。
《呐喊》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。鲁迅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白话文,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社会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。他的文字既有匕首般的锋利,也有春风般的温暖,既能刺痛读者的灵魂,也能抚慰读者的创伤。
鲁迅的《呐喊》是一部伟大的作品,它不仅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与悲哀,也唤醒了人们对自由、平等和进步的渴望。时至今日,鲁迅的作品仍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,激励着我们去思考社会,去探寻真理,去追求光明的未来。
读罢《呐喊》,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鲁迅的文字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黑暗的社会,引领我们走向光明。他的呐喊,不是绝望的悲鸣,而是唤醒黎明的号角。让我们在鲁迅的呐喊中,放飞自己的思想,探寻真理,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、更加公正的社会而努力。
当我们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时,让我们像鲁迅一样勇敢地发出呐喊;当我们感到迷惘和彷徨时,让我们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和勇气。让鲁迅的呐喊,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昂首阔步,为理想而奋斗,为光明而呐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