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容是最好的导师高中议论文1200字
宽容是最好的导师:高中议论文
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、观点和生活方式。面对分歧和冲突,宽容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宽容是一种美德,它能够化解矛盾、弥合分歧,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处。古往今来,无数事例证明了宽容是最好的导师,它教我们包容、理解和尊重,引导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一、宽容化解矛盾,促进和谐
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它能够化解矛盾、促进和谐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他人意见相左或利益冲突的情况。如果我们抱着针锋相对的态度,只会让矛盾激化,最终两败俱伤。而宽容可以让我们放下偏见,冷静思考,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。
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鄢陵之战。晋国大获全胜,俘虏了楚国令尹子玉。晋国主将赵盾主张处死子玉,以绝后患。然而,晋国大夫祁奚却认为,杀害俘虏有违仁义,会损害晋国的声誉。他主张释放子玉,以德服人。赵盾接受了祁奚的建议,释放了子玉。楚国感念晋国的宽容,从此与晋国交好,双方化干戈为玉帛,共同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。
二、宽容促进理解,消除隔阂
宽容可以促进理解,消除隔阂。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观念。对我们不熟悉的事物,我们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。而宽容可以让我们放下成见,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。
北宋时期,著名书画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。在黄州期间,他与当地民众交往密切,深受当地百姓爱戴。有一次,苏轼在河边散步时,看到一群小孩子在玩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游戏。他好奇地询问,小孩子却因为害怕而四散逃走。苏轼没有生气,而是耐心地向小孩子解释自己不是坏人,并请他们教他玩游戏。在苏轼的宽容和尊重下,小孩子放下戒备,与苏轼一起玩耍。通过这次经历,苏轼加深了对当地文化的理解,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。
三、宽容激发善意,引领向善
宽容可以激发善意,引领我们向善。当我们宽容对待他人时,我们会发现他人也会用宽容回应我们。宽容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,让社会充满善意和温暖。
唐朝时期,宰相张九龄为官清廉正直,深受百姓爱戴。有一次,他因政见不合得罪了权臣李林甫。李林甫怀恨在心,多次陷害张九龄。然而,张九龄不计前嫌,仍然对李林甫宽容相待。在李林甫病重时,张九龄还派人前去探望,为他送药治病。李林甫被张九龄的宽容所感动,临终前向唐玄宗推荐张九龄为宰相。
四、宽容需要勇气和智慧
宽容需要勇气和智慧。在面对分歧和冲突时,选择宽容并不是软弱或者退让,而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。宽容的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,不冲动行事,而是冷静地思考,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。
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多次与曹魏大将司马懿交战。两人势均力敌,难分胜负。在一次战役中,诸葛亮诈死退兵,司马懿怀疑有诈,没有贸然出击。诸葛亮见司马懿不上当,便下令蜀军擂鼓鸣金,制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。司马懿终于忍不住,率军出营追击。蜀军乘机反击,大败魏军。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忌惮和多疑,巧妙地化解了魏军的进攻,展现出他宽容和智慧的一面。
结语
宽容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石,是文明进步的灯塔。它化解矛盾、促进理解、激发善意、引领向善,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导师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让我们秉持宽容的心态,包容差异,求同存异,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