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心为话题的高中议论文范文
以人心为话题的高中议论文范文
引言
自古以来,人心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,它既是复杂多变的,又是难以揣摩的。有人说人心向善,有人说人心向恶,莫衷一是。本文将从人性的本善论与本恶论出发,探讨人心的本质。
人性本善论
孟子提出“人性本善”的观点,认为人之初性本善,只是后天的环境影响才使人变得邪恶。善性是人的天生的本性,它表现为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恭敬之心等。
善良是人性的本质,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。当我们看到有人落难时,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援手;当我们听到不公正的事时,会义愤填膺;当我们遇到美的事物时,会发出由衷的赞叹。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体现。
人性本恶论
荀子则认为“人性本恶”,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,恶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。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教化,才能使人变得善良。
恶并非与生俱来的,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所致。当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地位时,恶的欲望便会膨胀。战争、屠杀、欺骗等行为,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。
人性善恶并存论
综合孟子和荀子的观点,我们可以认为人性既有善的一面,也有恶的一面。人性本善是指人天生具有同情心、正义感等善良的品质,而人性本恶是指人也有自私自利、贪婪等恶的欲望。
这种善恶并存的矛盾性,正是人性的复杂所在。善与恶的对抗构成了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。只有不断地修身养性,培养善良的品质,抑制恶的欲望,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。
结语
人心是复杂的,既有善的一面,也有恶的一面。善与恶的交锋构成了人生的永恒课题。只有坚持人性本善的理想,不断地修身养性,抑制恶的欲望,发扬善良的品质,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