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风骨-记叙文650字

什么是风骨?——记叙文

风骨,一个饱含中国文化底蕴的词语,它承载着先哲的智慧和民族精神。风,指气度、风貌;骨,指气节、品格。风骨,即是指人的品格气节高尚峻拔,不卑不亢,具有傲然独立的姿态。

文天祥·民族气节的丰碑

南宋末年,宋军节节败退,文天祥毅然投笔从戎,以一腔热血保家卫国。面对元军强敌,他临危不惧,誓死不降。被俘后,元军威逼利诱,但他始终坚守气节,怒斥敌寇:"人生自古谁无死!留取丹心照汗青。"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写下《正气歌》,气壮山河:"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。下则为河岳,上则为日星。……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"字字珠玑,彰显着民族气节的浩然正气,成为后世激励国人的千古绝唱。

苏东坡·豪放洒脱的文豪

苏轼一生仕途坎坷,屡遭贬谪,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,以豪放洒脱的文笔抒写着内心的情感。面对乌台诗案的诬陷,他不畏强权,泰然自若,吟诵出:"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"被贬黄州期间,他与农民同喜同悲,写下:"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"面对命运的捉弄,他用诗词歌赋对抗逆境,体现出超凡脱俗的风骨。

鲁迅·批判现实的斗士

鲁迅,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,也是一位极具风骨的知识分子。面对黑暗腐朽的社会,他挺身而出,用犀利的笔触揭露社会的病态和罪恶。他不媚俗,不随流,始终坚持着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。在《狂人日记》中,他呐喊着:"救救孩子!"在《阿Q正传》中,他嘲讽着国民的愚昧和麻木。他敢于向强权宣战,捍卫着良知和真理,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。

风骨的传承

文天祥、苏东坡、鲁迅,他们的风骨照耀着华夏文明的星河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风骨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,而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准则。它要求我们正直不屈,坚持原则,不畏强权,敢于反抗不公。同时,它也要求我们谦逊低调,不慕名利,在平凡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。

风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,是每个人都应追求的品格。在当今物质横流的社会,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先哲的精神,坚守自己的风骨,为社会注入一股清新正气的力量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昂首阔步,屹立不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