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江-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1700字

投江——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

滚滚湘江水,承载着一位满怀郁愤的忠魂,他的身影在江岸旁渐行渐远,最终悄然投身于深不见底的江流之中。

他,便是屈原,战国末期楚国的大夫,一位饱含爱国激情的伟大诗人。

屈原出身楚国王族,自幼聪慧过人,才华横溢。他壮志满怀,以匡扶楚国为己任。年少时,屈原游历江山,考察民情,立志改革楚国的政治。

然而,楚王昏庸,听信奸臣谗言,疏远了屈原。奸臣靳尚、子兰之流当道,排挤贤良,楚国日渐衰败。屈原忧心如焚,多次上书谏言,却屡遭排斥。

面对国家命运的危机,屈原愤懑不已,他悲叹自己的怀才不遇,也对楚国的未来深感忧虑。他忧愁凝结于笔端,化作一篇篇传唱千古的《离骚》,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悲愤之情。

《离骚》的出现,震动了楚国朝野,也激怒了昏君和奸臣。靳尚、子兰等人更加疯狂地迫害屈原,污蔑他是妖言惑众,扰乱朝纲。楚王昏庸无能,听信谗言,将屈原流放至汉北。

流放期间,屈原怀揣一颗报国之心,依然关注着楚国的命运。他创作了《九歌》、《九章》等作品,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楚国的担忧。

可是,昏庸的楚王却一再屈从于奸臣的谗言,将屈原进一步流放至江南。屈原悲愤交加,在湘江岸边徘徊良久。他俯瞰江水,思绪万千:国家危难,君王昏庸,忠臣蒙冤,奸佞当道,自己的努力和抱负化为泡影。

绝望之中,屈原做出了一个决定:投江自尽。

他怀着对楚国的深切眷恋和对奸佞的愤恨,纵身投入了滚滚湘江之中。

江水咆哮,卷起层层巨浪,吞噬了屈原的身影。一代忠臣,就此香消玉殒。

屈原的死,震惊了楚国朝野,激起了民愤。楚王终于幡然醒悟,意识到自己的过错,却为时已晚。

屈原的悲剧,是忠奸斗争的产物,是昏君无道的结果。他的死,唤醒了后世的仁人志士,激发了他们为国为民的热情。

后人为了纪念屈原,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赛龙舟、吃粽子等活动,以此缅怀这位爱国诗人,传承他的忠贞不屈的精神。

屈原的投江,留下了千古绝唱,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他的爱国精神,他的忧国忧民情怀,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。

滚滚湘江水,见证了屈原的悲壮人生,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。屈原的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,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