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城,困城,破城 -读《围城》有感 1900字
围城,困城,破城——读《围城》有感 1900字
钱钟书的《围城》是一部以留学为背景的讽刺小说。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从中国到欧洲留学,又被驱逐回国的经历。在这场留学之旅中,方鸿渐经历了爱情、婚姻、事业的重重考验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《围城》的标题喻示了方鸿渐的人生境遇。婚姻就像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想进去,城内的人想出来。方鸿渐和苏文纨的婚姻就是如此。苏文纨是一个典型的“围城”中人,她渴望自由,却又不甘心被束缚。而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“困城”中人,他渴望爱情,却又不愿意承担责任。两个人在婚姻中各怀心思,最终走向破裂。
留学对于方鸿渐来说,也是一座“围城”。他渴望通过留学改变自己的命运,却发现留学之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。语言不通、文化差异、生活困难,让方鸿渐感到无所适从。他就像一只困兽,被困在异国他乡,无法逃脱。最终,方鸿渐因为学术不精而被学校驱逐回国,留学之旅以失败告终。
《围城》中还描绘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,他们也都被困在自己的“围城”中。赵辛楣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,他渴望为国家做贡献,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。孙柔嘉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子,她渴望爱情,却屡屡受挫。李梅亭是一个精明圆滑的商人,他渴望成功,却最终被金钱腐蚀。
《围城》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,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。方鸿渐的经历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迷茫彷徨的真实写照。他们渴望改变,却找不到出路;他们渴望爱情,却无法得到幸福;他们渴望成功,却屡屡受挫。
《围城》是一部讽刺小说,它辛辣地讽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虚伪、自私、怯懦。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讽刺形象,他既可笑又可悲。他自以为是,却又一事无成;他自诩清高,却又贪慕虚荣;他渴望爱情,却又不懂得珍惜。
《围城》是一部悲剧小说,它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。方鸿渐的结局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悲剧命运的缩影。他们怀揣着理想,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;他们渴望幸福,却终生不得安宁;他们希望改变,却无力回天。
《围城》是一部经典小说,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还具有社会意义。它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;它是一剂良药,可以唤醒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。
读《围城》,我们不禁感慨万千。方鸿渐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,他的悲剧命运让人扼腕叹息。然而,方鸿渐的故事并未结束,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仍在继续。在新的时代,我们依然需要《围城》这本书来警醒我们,鞭策我们,激励我们。
我们应该像赵辛楣一样,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持理想,勇于拼搏;我们应该像孙柔嘉一样,即使在挫折中也要保持善良,永不放弃;我们应该像李梅亭一样,即使在诱惑中也要坚守底线,不为金钱所惑。
我们应该从《围城》中汲取教训,避免方鸿渐的悲剧命运。我们要认清现实,找准自己的定位;我们要腳踏實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;我们要虚怀若谷,乐于接受批评和建议;我们要坚持理想,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打破《围城》,走出困境,迎来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