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剧《浣纱记》-散文作文900字

昆剧《浣纱记》-散文作文900字

《浣纱记》,又名《蔡母劝婚》,是昆剧中的经典剧目,取材于明代小说《醒世姻缘传》,讲述了梁鸿与孟光结缘的故事。

高洁的士子和贤惠的女子

梁鸿,字伯鸾,东汉年间的儒生,为人清高孤傲,洁身自好。孟光,梁鸿之妻,出身乡野,沉静娴雅,勤劳贤惠。梁鸿的傲骨与孟光的柔情,在《浣纱记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
开篇曲牌“罗江怨”便道出了梁鸿的非凡气度:“春风杨柳梦中寻,春风杨柳梦中寻。惟有浔阳楼上月,三更酒困人初醒。”作者以“梦中寻”与“人初醒”的对比,勾勒出梁鸿的人物形象。他胸怀远大理想,却又落魄不得志,故而借酒浇愁,于楼台之上慨叹人生。

孟光则以“水底捞针”一折出场,生动刻画了她勤劳持家的本性。在梁鸿穷困潦倒之时,孟光不嫌丈夫贫贱,独自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。她到河边浣纱,将捞得的鱼换成钱财,默默支持梁鸿的读书生涯。

患难相濡、情深意浓

梁鸿与孟光结缘,源于孟母的一番苦心劝说。经过一番试探,孟母发现梁鸿虽然清高孤傲,却心地纯良,是女婿的最佳人选。在孟母的巧妙撮合下,梁鸿与孟光终成眷属。

婚后,梁鸿与孟光同甘共苦,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。他们卖柴为生,风雨同舟,相濡以沫。在《别母劝夫》一折中,孟光面对丈夫的犹豫不决,义无反顾地表示:“奴家枕寒衾冷,守的是夫君文章。有主之时,荣贵也不求;无主之时,贫贱也不怕。”她的一番话,不仅感动了梁鸿,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。

意寓深刻、流芳百世

《浣纱记》不仅是一部爱情故事,更是一部宣扬儒家思想的伦理剧。梁鸿代表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,孟光则代表了贤良淑德的妇女典范。他们之间的婚姻,既是爱情的结合,也是道德的楷模。

《浣纱记》问世以来,便广为流传,受到历代文人的赞誉。汤显祖称其“后无此曲匹”,可见其在昆曲中的崇高地位。直到今天,《浣纱记》仍常被搬上舞台,为人们传颂着梁鸿与孟光的感人故事。

文学与人生的启迪

《浣纱记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审美的享受,还有深刻的人生启迪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,而是患难相濡、情深意浓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幸福不是荣华富贵,而是心怀高洁、坚守道德。

在梁鸿与孟光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。他们不畏艰险、不慕富贵、坚守本心、持之以恒。这些品质,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。

值此高二之际,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。我希望《浣纱记》的故事能激励我们,胸怀远大理想,磨砺坚强意志,以梁鸿与孟光为榜样,做一个德才兼备、志存高远的有为青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