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岑参: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-记叙文1000字

品岑参: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-记叙文1000字

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,是一首饱含壮志豪情的边塞送别诗。诗中,诗人以豪迈激昂的笔调,展现了大唐将士出征西边的壮烈场面,表达了对将士的无限敬佩和祝福。

壮阔的出征场面

诗歌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出征图景:

"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。"

军中将士身着金甲,日夜兼程,战戈互相碰撞,发出铿锵之声。诗人用简洁的语言,描绘出了将士们勇武无畏、斗志昂扬的形象。

"风卷长龙沙似雪,强胡落日似妖赤。"

狂风卷起黄沙,漫天飞扬,宛如一条巨龙在天际舞动。夕阳西下,映照着远处的敌人,他们的战旗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妖冶。诗人以夸张的比喻,渲染了战场的壮烈和敌人的凶悍。

将士的豪情壮志

面对强敌,将士们毫不畏惧,反而士气高昂。

"将军百战身名裂,向河梁回头万里雪。"

征战多年的将军,身上伤痕累累,但依然威风凛凛。他回头望向故乡,千里冰雪铺天盖地,更增添了征途的艰辛和悲壮。

"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"

将士们杀气腾腾,即使夜晚也无法平静,他们的战意化作阵阵乌云,寒气直冲云霄。诗人用形象的比喻,表现出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。

对将士的祝福

诗歌的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将士们的祝福和期许:

"繁霜尽是心头血,洒向千峰秋叶丹。"

将士们用鲜血染红了边关的土地,就像秋天的树叶染上了满山丹红。诗人深情地赞扬了将士们的牺牲精神,并祝福他们凯旋而归。

"西出阳关无故人,羌笛何须怨杨柳。"

西出阳关之后,将士们将远离故土和亲人。诗人劝慰他们,不要因为思乡而动摇军心。因为征战途中,羌笛何须怨恨杨柳,杨柳是故乡的象征,但也是边塞的标志。

豪迈与悲壮交织

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这首诗,既洋溢着豪迈的战斗精神,又流露出淡淡的悲壮情怀。诗人一方面歌颂了将士们的勇武和牺牲,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将士们的关怀。

诗中壮观的出征场面、将士的豪情壮志、诗人的祝福和期许,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。岑参用诗歌的形式,记录了大唐将士出征西边的历史,也表现了唐代边塞诗人的豪迈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