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岑参: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-记叙文1000字

品岑参: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-记叙文1000字

在浩瀚的唐诗海洋中,岑参的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,记录了他与友人封常清在边塞戈壁上同行的点点滴滴,倾诉了他对战争和人生的深沉感悟。

诗歌开篇,以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”点明题旨,简洁明了,交代了出行目的和对象。随后,诗人笔锋一转,描写沿途风光:“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。随风满地石乱走。”苍凉的塞外风光跃然纸上,狂风肆虐,碎石横飞,令人不禁为出行者的安危担忧。

诗的第三段,诗人与友人驾马并行,边走边聊,气氛轻松愉悦:“喧啾百鸟群相飞,五色鲜明满晴晖。明翻暗,暗翻明,望穷山川势未已。”鸟鸣声声,色彩缤纷,山川秀丽,与前一段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,突显出征途的艰辛与旅途的快乐。

然而,诗歌的基调很快又转为沉重,写到封常清出征的目的——平定西域叛乱:“胡兵百万气吞残,将军远征师久班。沙场战士三百六,楼船夜雪瓜洲湾。”胡兵百万,敌强我弱,平叛之路漫漫且凶险。诗人用“气吞残”“师久班”等词语,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性,为友人出征增添了一丝悲壮色彩。

面临生死别离,诗人难掩心中感慨,写道:“忽忆旧日紫阁宴,携手相看泪泫然。敕勒川上马前月,楼兰城上笛中船。”曾经的欢宴盛会,如今却换作了离别的泪水。往昔的欢乐时光,如今却成了追忆。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,表达了对友人安危的担忧和对战争无情的感叹。

诗歌的最后一段,诗人赋予封常清以屈原之志、韩信之才,寄托了对他凯旋而归的美好祝愿:“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。风尘仆仆各天涯,远送从今永诀别。”将军身披金甲,彻夜赶路,戈矛铿锵,气吞山河。诗人以豪迈的笔调,赞颂封常清的英勇无畏,激励他为国尽忠,早日凯旋。

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是一首出色的送别诗,它既描写了旅途风光,又抒发了离别之情,更寄托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友人的祝福。诗中苍凉悲壮的边塞意象,豪迈激昂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盛唐气象下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。

时隔千年,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,仍能感受到岑参笔下那份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和平的殷切期盼。他以诗歌的形式,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一个民族的壮志雄心,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