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江-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1700字
投江——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改写(1700 字)
汨罗江边,波澜壮阔,江风呼啸,撕裂着天空。江岸上,一个孤零零的身影,眺望远方,眼神空洞,似有万千愁绪。
他,姓屈名平,字原,楚国贵族。昔日,他曾是怀王宠臣,胸怀大志,一展平生抱负。然世事无常,佞臣当道,君王昏庸。他忧愤交加,屡屡上书谏言,却招致排挤和陷害。
遭人诬陷,屈原被流放至江南。途中,他目睹楚国腐败横行,百业凋敝,心如刀绞。他爱国情深,无法忍受国将不国的苦痛。
某日,屈原途经汨罗江,望见江水奔流不息,似诉说着他悲愤激昂的心境。他吟诵着自己创作的《离骚》,字字血泪,声声悲壮。
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朕皇考曰伯庸……”
他回想起往日风光,却转瞬成空。忠君报国,却反遭迫害。心中的悲愤,化作滔滔江水,冲刷着他的灵魂。
“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……”
他无法改变奸臣当道、君王昏庸的现实,也不愿同流合污,玷污自己的清白。在绝望和悲愤中,他纵身一跃,投进了汨罗江。
江水冰冷刺骨,淹没了他的肉身,却无法熄灭他高洁的灵魂。他的爱国情怀,他的不屈脊梁,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。
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,楚人悲痛万分,沿江打捞,却始终不见其踪影。人们在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,早已腐烂不堪,唯有一颗心脏,完好无损。楚人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汨罗江畔,并祭奠他。
后来,人们每逢端午节,都会划龙舟、吃粽子,以纪念屈原。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的米团,寓意着屈原投江后,江中鱼虾怕他的尸体被侵蚀,便用粽子堵住他的口鼻。
屈原的投江,是一场悲剧,也是一场救赎。他的死,唤醒了国人的爱国情怀,激励后人坚持正义,不屈不挠。他以自己的生命,诠释了何谓忠魂,何谓浩气长存。
时至今日,汨罗江仍旧奔流不息,诉说着屈原的故事。而那个孤零零的身影,穿越千年时空,依然矗立在江岸上,凝望着远方,见证着华夏民族的兴衰荣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