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写人记事700字 采访手艺人

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,偶过街头,见一位卖水果的大妈,她正用陈旧的木杆秤熟练地称着香蕉。望着杆秤上的点点星花,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制作木杆秤的手艺人把刀定星花的情景。“嗤”的一声,长铜丝断;“啪”的一声,细如绿豆的秤星稳稳地嵌入木杆秤中。那位手艺人就是我的外公,幼时的我常常站在外公身旁看傻了眼。我觉得外公像极了《水浒传》里的绿林好汉,外公手里的刀像极了李逵的黑板斧。现在想想外公为练就一套熟练的手艺一定下了不少苦功吧。

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,我电话视屏采访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外公:“外公,制作手杆秤的手艺是谁传给您的呢?”外公微笑着说:“嗯,很多年前外公在浙江时,你的伯公手把手教我的,后来我又传给你舅舅。”

“那您是怎么做秤的呢?”我好奇地问。“做秤嘛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,要选用红荀子木做秤杆,从山上运下,放家中阴干。”外公想了想,说,“一年后经过微烤,压直,锯短,刨光,这样一根合格的秤杆初胚才算好。当然安叨子、铜皮刨焊、校秤定星、定星花、打磨、清洗、上油漆等几十道工序,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,稍有不慎,秤就会有偏差。”哇,原来挂满外公店铺墙上的木秤,我以前只惊叹于他们大小有别粗细不一,不曾想制作工序却还如此复杂,手艺竟如此精细。此时,对手艺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“哈,制杆秤时最引以为豪的还是工艺的改进。”待在一旁的舅舅忍不住接过话茬,激动地说,“我们原先要用圆规一根一根划线,费时误差也大。后来,我们不断改良,发明了夹锯固定划线,这样秤杆不仅可以批量生产,而且大大提高了精密度。”说完,舅舅话中带着骄傲的语气。

采访快要结束了,外公意味深长地说:“孩子,公平的心,精准的秤,不做短斤少两的秤是我们做秤人最基本的原则,做人也一样。”

手杆秤制作艺术就是这样,口口相传流传下去,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向前发展。现在,手杆秤虽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,但外公把刀定星花的情景,及他隽永的话语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……